当前位置:wfck.cn养生今年“中医”成热词-中医健康养生杂志
今年“中医”成热词-中医健康养生杂志
2023-05-23

乳业巨头内外“夹击”,“少抢多拒”成常态

2013年底,一上涨的鲜奶价格让奶农们看到其中商机,奶牛也水涨船高成了“香饽饽”。奶农们本指望花了大价钱买的奶牛能带来一番好收益,然而仅仅过了半年,“奶荒”就变成了“奶剩”,鲜奶收购价格开始走“下坡”,但饲料、人工费用等养殖成本却不降反升。

奶农困境:卖不了奶,养不起牛

数据显示,自2014年2月份开始,生鲜乳价格连续10个月下跌,同比下降6.1%。据农业部对482个生奶固定观测点1至9月份的价格调查,奶价已从4.26元/公斤降至3.84元/公斤。2014年底最后三个月的奶价一直呈下跌趋势。

与此同时,奶制品企业缩小了鲜奶用量规模。正定金河奶牛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石振辉说,2014年12月20日左右,不少奶企每天限量收购11.6吨奶,导致每天剩下1吨奶没有销售渠道,“只能内部消化,喂给小牛喝,实在不行就倒掉了,现在最好的情况就是保本。”

石振辉的公司有1200头左右奶牛存栏。他说,如果不是因为有一定规模,并且之前积累的合作伙伴,公司早就开不下去了,“关门倒闭的公司不止一两家。现在是买方市场,限量收购持续多久、收购价格都是奶企说了算,我们只能被动接受。”

国产奶信任危机、鲜奶价格下跌、大型乳制品企业自建牧场、国外进口牛奶抢占市场,接连冲击着传统奶农的利益。“熬不过这个冬天,我们的养殖场就准备关门了。”奶农许先生颇感无奈。